古代,金石传拓技艺成为一种将文字精准“复印”出来方法. 在没有复印机和照相机年代,这项技艺能够将古代青铜器造型和图案纹路完整地再现在纸上. 上海博物馆推出新展“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展”将向公众展示这项至今仍在文物研究等多领域使用技艺.
上博金石传拓技艺展和正在举办“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都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与此同时,正在上博举办“何以”第二展“实证”也倍受欢迎. 每天预约名额一万个提前一周放出,都被抢空. 为此,上博还增设了夜场活动,开展“博物馆奇妙夜”。
在位于上海博物馆4楼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复印机”. 展柜中陈列着7件造型各异、纹饰繁复青铜器,而在下方展柜铺开长卷上,所“画”器物与实物一一对应. 这一长卷就是久违清代《愙斋集古图》。《愙斋集古图》以绘画形式描绘了愙斋场景,并在卷后附有吴大瀓所藏金石文物全形拓和铭文拓片. 此次展览中,预约管理系统上博将这些文物原器图与拓对照展出.
金石传拓是古代一项独特发明,它并不是通过绘画来实现这些细节. 工匠们将纸张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再用拓包上墨,反复擦抹轻敲,将器物图形、纹饰、铭文等内容印到纸上。这种传拓技艺最早是为了保存和传播历史资料而产生。自先秦时期开始,大量历史资料就记录在金石上,而传拓技艺则以纸墨方式保存和传播这些内容.
虽然金石传拓技艺具体起源时间尚无明确说法,但历史学界一般认为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 目前已知最早明确纪年拓为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拓残卷. 在展厅里,预约管理系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司母戊方鼎拓上纹饰. 这尊青铜大鼎侧面和花纹在拓上得到了完整再现. 此次展览中,“海内三宝”大克鼎、大盂鼎和毛公鼎拓也将再次集结。
金石传拓技艺不仅仅在文物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了古代艺术和文化. 它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以非常精准方式将古代青铜器形态和图案再现在纸上. 通过这项技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